2018-12-14 09:50 214
專題目錄
(主持人/本刊記者 張穎川)
文|本刊記者 張穎川
作為大型商超,物美通過“數字化”發展理念及全鏈條的冷鏈物流發展模式,在果蔬經營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目前果蔬業務已占物美整體業務的20%以上。
在北京物美大賣場聯想橋店生鮮區,一排排葉菜整齊擺放在貨架上,裝有蔬菜的透明包裝袋上都標有“每日鮮”的字樣;該區域上方懸掛的“我們沒有隔夜菜”、“24小時供應鏈直送”的標語也格外搶眼;來此區域選菜的顧客更是絡繹不絕——這是北京老牌商超企業物美近期最新推出的果蔬自有品牌“每日鮮”,也是物美拓展果蔬冷鏈物流的一項重要舉措,在行業內引起較大反響。
物美集團是我國規模最大、發展最早的現代流通企業之一,是京津冀地區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在華北、華東和西北等地區擁有各類店鋪近1000家,年銷售額500余億元。集團業務主要涉及零售貿易、電子商務、互聯網/物聯網科技、物流運輸等多個業態,旗下有物美、美廉美超市、新華百貨、浙江供銷、百安居、奧士凱物美、崇菜物美、圣熙八號、京北大世界、浙江供銷等多個知名品牌。經營品類包含常溫雜百商品、生鮮、冷凍冷藏、PC加工,連續18年榮獲“中國連鎖經營100強”,排名不斷提升。
2018年8月3日上午,河北保定市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周省時帶隊,率領各職能部門領導進行工作調研。物美集團COO于劍波博士陪同
作為大型商超,物美通過“數字化”發展理念及全鏈條的冷鏈物流發展模式,在果蔬經營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目前果蔬業務已占物美整體業務的20%以上。那么,物美是怎樣通過“數字化”理念推動冷鏈物流變革的?又是如何打造全程冷鏈,進而減少果蔬損耗、保證食品安全?日前,本刊記者來到物美北京南皋物流中心,現場采訪了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于劍波博士、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總監李冬志先生。
李冬志
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中心總監
新零售是線上和線下高度融合的全渠道發展模式,新零售下的果蔬冷鏈,必須依托完善的訂單響應系統、采購/加工體系、物流配送體系、全程冷鏈體系才能很好地發展。
記者:無論是大型商超還是生鮮電商,果蔬經營都離不開冷鏈物流的保駕護航。那么,物美在冷鏈物流方面是如何布局的?
于劍波/李冬志:物美一直非常重視物流系統建設,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共有庫房面積36萬m2,主要分布在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地區、以浙江省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和以銀川為中心的西北地區。這些物流中心承擔著物美全國上千家店鋪的所有商品的存儲與配送業務。具體到京津冀區域,目前物美擁有物流配送中心總計11個,面積達22萬m2,其中涉及到果蔬冷鏈物流的主要是北京南皋配送中心和馬駒橋配送中心。
物美的物流配送中心集多溫度帶、多業態、多種庫存形式、多種商品類別和多種作業方式于一體,包含常溫庫、冷藏庫(0~5℃)、冷凍庫(-18℃),可支持線上與線下店鋪銷售的所有商品的存儲及配送需要。其中,果蔬品類常用的是常溫庫和冷藏庫;配送的實體店包括大賣場、社區超市、便利店等多種業態;配送模式支持通過型的直流模式、在庫存儲模式以及供貨商寄售模式等。
物美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作業流程為:供應商收到物美訂單后,在預約系統進行送貨預約,按預約時間送到物美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進行RF收貨、QC檢核、合板,商品進入待發狀態;運輸調度查看系統待發板數,制定運輸計劃,安排車輛整板將商品運輸到門店,配送端、門店端整板交接完成。
果蔬供貨商供貨
記者:對于果蔬經營來說,產品損耗和食品安全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整個果蔬供應鏈共有的痛點。您認為做好果蔬冷鏈的關鍵要素有哪些?物美是如何通過冷鏈物流減少損耗、保障果蔬新鮮的?
于劍波/李冬志:基于以往發展經驗,我們認為農超對接、基地采購、快速的訂單反應及配送系統、全程冷鏈是果蔬物流的關鍵所在,也是物美做好果蔬冷鏈的優勢。
物美的全程冷鏈主要體現在四個環節:一是產品采購環節,堅持農超對接、基地采購,果蔬在產前預冷的基礎上直接由源頭冷鏈運輸到配送中心,減少批發市場等中間環節,同時降低中間成本,讓利廣大消費者;二是庫內作業環節,商品絕不在配送中心過夜,門店上午訂單匯總后,下午供應商(非批發商)將貨物運到配送中心,低溫環境下農產品在倉庫內進行現場分撥;三是配送環節,果蔬在倉庫內分撥后直接冷鏈配送到店,點對點對接極大地縮短了商品配送周期;四是門店端,貨物配送到門店后要求30分鐘收貨完畢,保證商品品質。
物流配送中心內果蔬的加工、包裝
物美還使用色卡管控商品在配送中心以及門店的先進先出。包裝袋上赤、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對應從周一到周日的7天,管理者可根據包裝袋上的顏色辨別商品的上架時間。這種以色彩區分時間的方式,有利于管理者更直觀快速進行內部檢核,保證商品鮮度。
物流配送中心內應用的西瓜籠
減少果蔬損耗的另一個有效措施,就是周轉筐的運用。物美采用可折疊果蔬筐和可折疊西瓜箱在農超對接物流中循環共用,從農場到門店,只用一個包裝筐,商品不倒筐,操作人員只接觸一次果蔬,極大降低了果蔬貨損和包裝成本;此外果蔬筐可折疊,減少了回程運費。
物流配送中心內使用周轉筐的果蔬
記者:當前“數字經濟”是備受業界熱議的話題,前不久物美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張文中先生也談到了“零售數字化”對生鮮革命的推動作用。請問物美是如何理解“零售數字化”的?又是如何通過“數字化”發展果蔬冷鏈物流的?
于劍波/李冬志:我們認為,商業的本質是高品質、低價格、好服務,而這些都需要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技術的強大支持下才能實現。依托數字化技術,可以徹底打通端到端供應鏈,覆蓋從商品生產到批發、零售端供應鏈所有的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統一的鏈條,使流通效率達到最高。
具體到果蔬冷鏈,數字化最直接的體現便是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從整個行業來看,目前果蔬冷鏈物流主要涉及到產品電子代碼技術(EPC)、射頻識別技術(RFID)、二維碼技術(可進行商品追蹤)、全球定位系統技術(GPS)等等。目前EPC、RFID、GPS、農殘檢測相對成熟并廣泛應用,只是二維碼技術的商品可溯性追蹤還有待進一步擴大應用。
物美一直積極采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改造傳統經營,打造全程冷鏈。物美生鮮擁有先進的訂單系統、采購系統、配送系統。所有進入物美體系的商品,在物美信息系統里有唯一的編碼,供應商送貨到物美配送中心的果蔬商品通過質量檢核、農殘檢驗后,再依據RFID技術、GPS識別技術追蹤商品物流信息。另外,物美開發了多點APP、自由購、自助購等技術功能,極大地方便了顧客購物、提升顧客的購物體驗;物美開發的VC平臺系統,可以使供應商隨時隨地接收訂單、確認訂單,從而快速進行后續配送工作。
記者:物美如何看待新零售的發展趨勢?新零售對商超的冷鏈特別是果蔬冷鏈物流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物美在這方面采取了哪些新舉措?
于劍波/李冬志:近年來,電商的高速發展帶動了客戶群體消費習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家庭、工作群體趨向于網上購物,果蔬加工及冷鏈物流產業隨之擴展。
新零售是線上和線下高度融合的全渠道發展模式,彌補了線上快遞時間過長和線下不能隨時購物的不足,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銷售模式,更加注重客戶體驗,是未來零售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新零售下的果蔬冷鏈,必須依托完善的訂單響應系統、采購/加工體系、物流配送體系、全程冷鏈體系才能很好地發展。?
在新零售浪潮下,物美也在尋求轉型,打造屬于自己的APP、探索新型的購物餐飲一體化模式、加強會員制,最為突出的是多點+物美的商業模式。2015年物美開始與多點聯合搭建線上平臺,通過提供配送到家服務,讓門店的業務輻射半徑可覆蓋周邊3公里,增加了線上購物場景,提升了復購率和轉化率。2017年,物美與多點合力打造新零售模式,形成了深度一體化后,對商品、供應鏈、門店商圈、技術、模式等進行全面升級,賦能門店。多點APP掃碼結賬、秒付、自由購以及最新的自助購、智慧購物車的應用,讓消費者更加節省時間,受到消費者熱捧。
通過色卡管理的“每日鮮”蔬菜
今年7月推出的生鮮品牌“每日鮮”也是物美在新零售環境下在果蔬方面的具體實踐?!懊咳挣r”目前只售賣蔬菜這一個品類,以韭菜、空心菜、莧菜等葉菜類為主。這些蔬菜80%由物美從產地直采直供,在產地大庫進行快速包裝,經冷鏈運輸至各個門店。由于上架的蔬菜只在當天售賣,為應對葉菜損耗,門店會根據庫存數量從下午兩點開始啟動提醒機制(部分門店也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時間),推出5折秒殺等促銷活動,以保證蔬菜品質。
物美產地直采的熱帶水果
記者:請結合行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趨勢,對我國果蔬冷鏈物流全鏈路發展提出建議。
于劍波/李冬志:我國是果蔬生產大國,也是消費大國。然而目前,80%以上的果蔬以常溫物流為主,冷鏈流通率不足15%,每年果蔬損耗近800億元。流通環節多、冷鏈設施不完善、冷鏈物流體系落后、缺乏從下訂單到配送的整體規劃等,是果蔬冷鏈物流的主要問題,也是我們今后將要強化與完善的重點。
未來,我國需要發展一批規?;?、專業化、標準化、現代化的冷鏈物流配送中心,加大對農超對接、冷鏈配送、生鮮加工的發展力度;另外,還需建立冷鏈監管機構,加強對流通環節的監控,在滿足線下消費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滿足線上顧客的購物需求及體驗。
對于物美生鮮冷鏈的未來布局,我們將持續致力于“數字化”發展,通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讓冷鏈物流覆蓋產品生產端到零售端的所有環節,推動冷鏈全鏈條發展,在減少損耗的同時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質,給消費者更好的購物體驗。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