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5 15:33 450
批發市場是組織蔬菜、瓜果、肉食、水產等生鮮食品批發的主要流通形式。農產品批發市場是作為社會公益性事業來推進的,政府對農產品批發市場采取市場開設和經營相分離的辦法進行管理,以保證政府部門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監管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
一、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功能
政府在建設農產品中央批發市場方面始終貫徹“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的指導思想,確定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主要功能:
(1) 組織集散商品的功能。一是從全國各地聚集各種安全及新鮮的食用農產品,保證充分的貨源;二是準確把握農業生產信息及零售商訂單方面的信息,在調整需求的同時,正確運用價格競爭手段,對產地生產進行指導;三是充分利用市場的物流功能,通過快速集散貨物,向消費者提供新鮮的農產品。
(2) 形成價格的功能。在公平交易的基礎上,及時公布市場的交易數量及價格,根據市場供求反映形成透明度較高的價格,謀求整體市場的價格穩定。
(3) 交易結算的功能。實現快速且準確的資金結算功能, 提高市場的可信賴度。
(4) 信息集中和發布的功能。通過匯總和公布農牧業生產及零售渠道的各類信息,計算并公布農產品的附加價值,促進農產品流通的現代化。
二、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特點
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 市場體系完備。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系較為完善,不僅擁有適應全國性流通、在流通中起主要作用的中央批發市場和地方批發市場,還有其他小型批發市場,不僅有大型現貨批發市場,也有農副產品期貨市場。
(2) 組織化程度較高。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許多是地方政府投資建立和經營的。歷史經驗表明,僅依靠利用分散的私人交易渠道,難以保證農產品的穩定供給。由于規模效益問題,私人難以建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政府由此可以發揮作用,并利用政府的監督機構來維護市場的信譽。
(3) 高效運行的競爭機制。農產品批發市場體現了競爭機制, 普遍采用拍賣、投標、預售、樣品交易,形成公開公正的價格。在價格的形式上主要是采用拍賣制,由市場管理人員進行拍賣。中間批發商或參加買賣者進行激烈的競買,以出價最高者獲得。激烈的競爭使得少數有實力、有些獨立的批發商發展成為大型批發企業,有的則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
(4) 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對于批發市場的交易參加者有具體的規定和要求,特別是作為交易主體的生產者、批發商、零售商等都要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并得到農林水產大臣或地方政府許可才能進場交易。為了保證競爭適度,通常每個批發市場內的批發商被控制在2-6家。
(5) 信息服務體系完備。農產品批發市場能及時公布有關信息。為使社會各界及時準確地了解、掌握市場信息,保證生產經營者根據市場需求及供應、價格等情況調整經營戰略, 同時為了使政府有關部門根據供求關系等變化,及時進行政策調整,批發市場的開設者必須每天公布、上報批發市場的有關情況及信息。
(6) 建設方面政府大力支持。對發市場的建設、市場內設施的修建和完善 (倉庫、冷庫、計算中心、配送中心、處理加工設施、搬運機械、辦公設施等扶持。
三、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運作方式
1. 市場流通組織的構成
在批發市場內部,主要有三種類型的流通組織:一是批發商。批發商需要經過嚴格的資格認證, 大多是有雄厚資金實力的公司,通常一處市場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批發商。批發商占用市場的大部分交易設施,他們接受生產者委托進行銷售。生產者與批發商是無條件委托的關系, 批發商通常不能拒絕委托, 也有批發商向生產者買斷的情況。二是中間批發商。中間批發商需要得到市場開設者的許可,在市場內有自己的門店,他們從批發商手中購進貨物,然后銷售給零售商或大的團體。三是參加買賣者。參加買賣者多是有一定規模的零售組織、販運商、大的團體等,他們在批發市場沒有自己的門店,可以參加批發商組織的拍賣活動,也可以從中間批發商進貨。
2. 市場內的流通模式
批發市場內農產品交易的經營活動,由進場的批發企業和中間批發企業的交易經營主體承擔, 政府一般不干涉其經營管理。絕大多數農產品從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的過程是:先由生產者 (或農協、產地中間商等) 把商品運到批發市場,將商品委托給批發商 (大的商社) ,通過拍賣或投標的交易方式,將農產品出售給中間批發商或參加買賣者 (零售商),零售商再將農產品分散到銷售網點出售給消費者。
禁止在批發市場內的零售行為,批發市場具體的交易方式,有協商方式、拍賣方式,還有信托交易方式等。而拍賣方式和協商交易是農產品批發市場占主導、最常用的方式。
3. 市場內的拍賣制度
拍賣是批發市場內最重要的交易方式和活動。絕大部分生鮮農產品由批發商通過組織拍賣銷售給中間批發商或其他參加買賣者,只有個別特定品種的商品才進行對手交易。為了保證拍賣的順利進行,原則上批發商不能銷售市場以外的商品,同時,在批發市場營業的中間批發商,原則上不能從批發商以外的個人或組織進貨。
組織和進行拍賣的基本程序包括:集貨——理貨——看樣——拍賣——交割。需要強調的是,經過集貨和理貨以后,幾乎所有的待拍賣農產品都已被分等定級,并已進行規格化包裝,這些前期基礎性工作為拍賣的順利進行和提高拍賣效率創造了條件。
“蔬菜批發市場,每天早6~7點以前,幾個大批發商在各自的交易場所內,把各種蔬菜分類、分等陳列在交易場地,寫明貨號,請買主看選購,記上自己要買的貨號。交易開始后,先由大批發商掛牌按貨號報價,每個貨號報價幾秒鐘,由各個買主以競爭形式出價,誰出的價高就賣給誰?!边@樣蔬菜價格基本按蔬菜質量、市場供求來制定,因而具有靈活性。
那為什么我國農產品專業市場很少采用這種拍賣方式?國內對農產品拍賣模式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各地各種產品都曾嘗試過。
拍賣市場由立法保障其作為農產品流通定價渠道的唯一性,而幾乎所有的農民都是農協會員,政府通過大力扶持農協來鼓勵農產品有組織地流通。農產品的標準由國家統一制定,立法推廣,取締其它標準。渠道的唯一性和標準的統一性是構成全國統一拍賣市場的兩個剛性基礎。
4. 市場內部的管理
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市場內各個流通組織內的管理,包括各家批發商對拍賣員、理貨員、價格分析人員等方面的組織和管理,以及各中間批發商的組織與管理。二是市場開設者對整個批發市場的組織管理。
在批發市場里,批發市場管理機構向批發商和中間批發商收取場地、設施租金和占營業額一定比例的管理費,作為市場管理方面的費用開支和積累。同時,批發商接受生產者委托銷售農產品,收取一定的銷售手續費,不同產品的銷售手續費比率不一樣,而且允許批發商有差價收益。
5. 提高批發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完善批發市場、優化價格形成機制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批發市場和配送中心,組織物流、商流、信息流及結賬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方面推動政府建設高質量、高標準的農產品流通各級批發市場, 同時也直接參與組建各大中小城市的農產品批發市場?;鶎愚r協在產地一般都建有農產品集貿所, 負責本農協成員產品的集中、挑選、包裝或冷藏,然后組織上市。農協系統還有全國運輸聯合會,下設眾多運輸組織,充分保證了農產品以高保鮮度迅速運到批發市場。
2018年11月,青島都市鄉村蔬菜配送有限公司榮獲2018年第五批青島市農業產業
2018-11-24 273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