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07:37 282
在廣東地區,菜心又被稱為菜王,葉菜之王,是老百姓餐桌最常吃的蔬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菜心也是批發市場蔬菜價格的風向標,菜心漲其它葉菜也會跟著漲,所以在很多朋友們的心中,菜心是一個價格相對穩定的品種。
然而從去年開始,尤其是今年,菜心已經發生了變化,本來是一個可以依靠的“漢子”,變成了一個脆弱的“黛玉”,稍然一點風吃草動,就起伏不停,一會天上,一會地下,簡單讓人搞不懂。
有一個做配送的朋友總結說:我每天采購超過100個蔬菜品種,2018年變動最頻繁,起伏最厲害的一定是菜心了,現在都沒有辦法向客戶報價了。軍師雖然沒有仔細分析過品種的起伏,但總體感覺這位朋友說得有道理。
就從寧夏菜心上市到現在,高位時去過130、140一件,低位時卻有30、40一件,而且最主要的不是高低對比,而是間隔的時間太短,有時今天可以100,明天就會70,太讓人費解。
現在寧夏菜心馬上接近尾聲了,接下來是云南、河南、廣東這些地區為主了,但是朋友們都很想知道,這菜心究竟為什么會這樣,總是快速起伏與變化呢?
其實這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大體上可以從規模、種植模式、銷售模式、消費模式來說。如果大家能從這幾個方面去思考,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來,也可為以后的發展制定一些新思路。
首先從規模上看。菜心通過這幾年的北上發展,規模上已經達到了較大的規模,目前主要的產區包括寧夏、河南、云南、貴州、廣東,供應上是已經趨于飽和的。如果大家正常生產、正常發貨,又沒有太大的自然災害,菜心的價格一定不會理想。所以說規模太大是造成菜心價格起伏的前提條件。
其次從種植模式上看。菜心種植基本都是以大基地種植為主,一個基礎就在千畝以上,甚至上萬畝,管理相對規范標準。一旦運轉起來,供應及產量都是基本穩定的,除非人為進行調整和控制,也就是說,當市場需要時,基地能夠進入快速的應對,包括采收及發貨。不象其它品種一樣由千家萬戶的農民種植,組織起來有滯后性。
再次說說銷售模式。菜心的銷售模式普遍采用基本與批發市場檔口合作的模式,基地發貨,檔口銷售,溝通起來非常容易。尤其在信息十分透明的今天,只要市場行情一有什么風吹草動,大家就會互動有無,快速發貨或暫緩采收。所以才導致往往今天市場剛剛行情變好,明天就會大量貨源來到,又被打回原形的情況。
最后談談消費模式。菜心與其它的葉菜品種不一樣,它某種程度是一個區域的大品種,除了廣東地區,似乎其它地方不太感冒。如果廣東地區供應飽和,基本上沒有其它的渠道可以消化,要么減少種植,要么就跟著低價,這也是菜心價格為什么頻繁變化的一個實際情況。
正是由于以上四種因素的重疊,在規模足夠大的情況下,供應是沒有問題的,大家都是標準化生產與管理,控制上也相對容易,如果市場上一旦有價,大家就一鍋蜂的發貨,價格又掉了。掉了幾天,又有人承受不了,減少發貨,于是價格又漲了一點,結果又來貨了,如此的反復循環,造成了菜心不斷的起伏與變化。
那有沒有辦法改變這個局面呢?在軍師看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這既有實實在在的客觀的原因:供過于求,還有大家急于賺錢的原因:扎堆發貨。不過如果大家長期研究菜心的價格走勢的話,也會有一些隱藏的秘密的。
當我們把每天菜心的價格平均起來看的話,可能會驚喜的發現,其實基本上都在成本線之上,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天天堅持發貨,是有利潤的。當然這就要講究實力與心態了,低價時你得比別人受得了,高價時你的來貨不會少!
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原來每天供應廣東100條柜的菜心,竟然是價格最脆弱的蔬菜品種,看來做蔬菜越來越考驗大家的心臟力了。
??“真甜農服APP”,領先的農業大數據服務平臺,是您的種植蔬菜、批發蔬菜的好幫手,真的非常之實用。
每日菜價
廣州江南市場
【行情分析】
今天廣州江南市場的行情繼續走低,菜心芥蘭大跌,再次回歸谷底,白菜類小幅回落,趨勢已經轉向,瓜果類雖然價格不錯,但已出現疲態,其它品種雖然還能平穩守住,但整體氣氛似乎有點不妙,看來現在不是秋天來了,蔬菜的冬天又要來了。
每日菜價
云南綜合市場
【行情分析】
今天云南產區行情還是一樣,有起有落,但明顯上是跌的較漲的多了,主流品種不斷下滑,大利油麥還好,上青與黃白就快進入災區了,真不清楚接下來會何去何從。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