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2 18:22 367
? ? ? ?2018年11月16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展望大會上,《智慧農業》編委楊信廷研究員做了題為《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技術研究與應用》主題報告,以下是報告內容節選。
楊信廷研究員
在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展望大會上作報告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典型事件
? ? ? ?談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大家都覺得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問題,其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由來已久,宋代《袁氏世范》載有“絹帛之用膠糊,米麥之增濕潤,肉食之灌以水,藥材之易以他物。巧其言詞,止于求售,誤人食用,有不恤也”;明代劉基《賣柑言》中提到“杭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干若敗絮?!边@都是典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 ? ? ? 現代由于信息發達,食品安全問題大家都很關注,我國發生過幾個典型的事件,如2006年11月的“多寶魚”事件,2010年1月的“毒豇豆”事件;2011年3月的“瘦肉精”事件;2013年的“毒生姜”事件等。國外同樣出現過食品安全問題,如2011年的歐洲“毒黃瓜”事件;2013年的英國“馬肉冒充牛肉”事件;2017年的荷蘭“毒雞蛋”事件。食品安全問題的后果很嚴重,首先危及消費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其次對行業造成巨大沖擊,甚至影響到農產品國際貿易。
楊信廷研究員講述農產品質量安全典型事件
二、可追溯體系
? ? ? ?可追溯體系是國際上公認的質量安全保障手段,包括內部追溯和外部追溯。內部追溯是用于企業內部各生產加工環節信息記錄,一般根據如HACCP的原理構建其追溯關鍵點,確定記錄信息內容。外部追溯側重農產品供應鏈上下游不同責任主體關聯與信息跟蹤與溯源。多個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追溯系統,如歐盟從2000年開始逐漸建立追溯系統,歐盟的轉基因生物及制品,日本的肉牛、豬肉、雞肉、大米,歐盟的禽蛋、魚類、水產品、動物源食品、芽菜及其種子都逐漸加入。如法國牛肉全程可追溯體系,從牛一出生就建立了檔案,檔案會跟隨牛的一生,沒有檔案不允許屠宰,在商場每塊肉的信息都可以追溯出來。日本農協主導的農產品全程可追溯體系,從生產過程到配送過程全程可追溯。
? ? ? 現在我國政府也在大力推行可追溯體系,2010年財政部、商務部出臺了《關于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2015年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15)95)》,2016年農業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2017年商務部等七部委發布《關于推進重要產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
? ? ? ?國內外追溯體系的運行模式可歸納為三種,第一種以美國、歐盟為主,屬于零售商主導的農產品供應鏈追溯模式,如家樂福、沃爾瑪,供貨商需要提供透明的生產過程信息,這個體系是終端市場倒逼機制;第二種以日本、西班牙為主,屬于合作社或農協/農會主導的追溯模式,這個體系是源頭保障機制,以上兩種模式都是比較有活力和可持續性的。第三種就是中國政府主導的追溯模式,我國的農產品供應鏈比較復雜,在供應鏈的兩端——生產和銷售環節都沒有強有力的組織體系,中間流通環節又很復雜,現在的追溯體系主要靠政府推動。
? ? ? ?可追溯體系需要消費者、企業和政府共同參與,消費者主要關心農產品質量是否安全,是哪個企業(基地)生產的,農田環境如何,生產過程如何等問題。日本對消費者的調查結果顯示,九成的消費者認為生產履歷信息很重要,消費者獲得信息后,可能會接受較高的價格,并一直選擇該產品,還會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自覺抵制不安全食品。生產和流通銷售企業應盡可能詳細地記錄過程信息,便于創立品牌及可能發生的產品召回等。政府部門應該出臺法律法規,制定追溯相關的規則,確保供應鏈上的各個主體建立可追溯的制度并實施可追溯。
三、可追溯相關技術研究
? ? ? ?團隊從2004年起開始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技術,圍繞著農產品生產過程的質量安全控制和流通過程的品質維持,在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歐盟第七框架協議計劃等項目的支持下,開展了如下研究。
? ? ? ?一是針對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質量安全控制能力弱的問題,開發了面向生產企業的產地環境評價系統,研制了多源生產履歷采集設備,建立了基于環境-病/蟲情實時監測數據的果蔬主要病蟲害預測預警模型,構建了基于動物體表特征的經過式個體識別與表型數據采集系統和異常行為判別技術,開發了基于GAP/HACCP的生產和初加工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控制系統,實現了食用農產品生產過程質量安全監測與預警。
? ? ? ?二是針對食用農產品冷鏈環境實時采集能力不足、空間監測水平薄弱、品質預警模型缺乏等問題,研制了車輛位置信息、車廂環境信息感知一體化的車載物流監控終端;建立了“冷鏈廂體-包裝箱-果品”三者耦合下的冷鏈控制模型,實現了不同層級溫度場的預測模擬及冷鏈決策控制的優化;構建了多源信息融合的生鮮農產品新鮮度預測模型,實現了生鮮農產品貨架期的快速預測。
? ? ? ?三是針對食用農產品流通過程物品追溯編碼防偽性差、責任主體追蹤能力弱、現場監管難等問題,發明了具有位置信息-產品信息-責任人信息采集、加密與在線編碼打印等功能的原產地包裝防偽設備,實現了農產品追溯碼的在線賦碼和防偽;發明了車輛位置-車廂環境信息-品質劣變信息一體化采集的車載物流監控終端,開發了物流配送過程管理系統;發明了條碼-RFID追溯標識轉換設備、交易主體-交易量-交易價格一體化采集的條碼溯源電子秤,開發了交易過程質量安全監控系統,研制了嵌入式包裝標識識讀設備,構建了追溯監管一體化平臺,開發了兼容多操作系統、支持多終端查詢的多維信息追溯系統,實現了面向政府管理部門的現場監管和面向消費者的實時追溯。
? ? ? ?目前團隊累計授權專利99項(其中發明專利20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193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106篇(Q1以上22篇);獲得軟件著作權登記154項;取得北京市新產品證書3項;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技術成果應用到了北京、上海、天津、廣東等18個?。ㄖ陛犑校┑?25個基地/園區/合作社/物流企業。
四、思考與建議
? ? ? ?目前國內可追溯體系建設尚存在諸多不足,一是缺乏統一的標準,目前已有的標準缺乏統籌,從管理到技術很難貫穿整個供應鏈;二是與企業經營管理或者產品品牌建設融合不夠,可追溯體系不能給企業帶來直接效益,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甚至消極應付;三是信息失真問題,存在信息與流程不符、物品與標識不對應等現象。未來應該關注生物芯片、新型傳感器、區塊鏈等新技術研究,推動農產品追溯技術發展。
(錄音整理節選稿,經本人確認發表)
(轉載請聯系編輯部授權)
編委簡介
? ? ? ?楊信廷,男,博士,研究員,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信息感知與智能處理、農業專家/知識系統與智能決策、農產品/食品質量安全全程管理與溯源等。2002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培養計劃,2016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7年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萍疾俊笆濉焙汀笆濉鞭r業農村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總體專家組專家,商務部肉菜流通追溯體系首批專家組成員,IJABE、《智慧農業》等期刊編委。
《智慧農業》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農業科學類學術期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主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擔任主編。期刊聚焦農業信息技術發展前沿與熱點,刊載和傳播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通過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引領學術研究方向,服務行業科學決策,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促進學科發展。
本周好吃的周報●??糖村x茶里推出“茶”找甜蜜聯名款禮盒●??烤愛限量發售榴蓮北
2018-12-10 335
本文暫時沒有評論,來添加一個吧(●'?'●)